省內要聞
深山里的農家院
駕車沿著蜿蜒山路,拐過一個U形彎,眼前豁然出現一座“山門”。沿途清泉從山洞流出,不少游人在此游玩嬉戲,距離地面幾十米高的地方,一座小橋橫跨在峭壁之間,小橋連起的村莊就是井陘縣涼溝橋村。
涼溝橋村位于河北、山西交界,距離井陘縣城47公里。村口石橋依托崖石修建,仿趙州橋形式建有四個小石穹,上有“建于清光緒年間”字樣。村內房屋同樣依山而建,石橋石路石房,石頭是村中的主角。
沿著石路向上,一股飯菜的香氣飄來,沿著香味,記者走進了村旁的金涼橋農家院。
院子不大,煙火氣很濃,蒸饅頭的籠布晾在院繩上,竹席菜單掛滿石墻,笨雞蛋、大燴菜、燉豬肉、燉土雞……雖菜品數量有限,但可謂各具特色。農家院老板許海珍招呼記者進來,聊起村莊和小院兒,她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。
許海珍介紹,原來涼溝橋村交通閉塞,通村道路全是羊腸小道,出去進來都很費勁,所以養豬銷路也不好。之后新路修通了,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村里旅游,她跟愛人商量,把自家小院改造成民宿,既能把豬銷出去,還能讓游客吃點放心的東西,于是他們說干就干,到現在這座深山里的農家院已開了八年。
“第二次在她家住了,喜歡這種田園風格小院,非常親切?!笔仪f市區游客孫女士告訴記者,平時在市里待久了就想來山里親近一下大自然,住住山里的窯洞,嘗嘗土豬肉、笨雞蛋,給心靈放個假。
農家院開起來簡單,但想做好也并非易事。許海珍這幾年每天堅持五點起床去山上喂豬,回來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,雖然累些,但每當看到游客吃得開心,住得滿意,她就又有了干勁兒。
近年來,井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堅持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,加大對現存古建筑群的保護,把古村落與民居文化、歷史古跡文化緊密結合,不斷挖掘古村落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,通過政策推動與扶持,把培育“高質量民宿”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抓手,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注入新的生機。
“現在總共是七間房,將近100頭豬,以后我還想再租幾間房,弄幾個茶舍,讓游客們來了有更多體驗?!闭勂鹞磥?,許海珍還有很多想法……